被引排行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发展现状
朱红松;孙利民;在对无线传感器网路(WSN)产生和发展、技术成熟程度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WSN组网模式、拓扑控制、媒体访问控制(MAC)和链路控制、路由与数据转发及跨层设计、时间同步技术、自定位和目标定位技术等组网关键技术和应用支撑技术方面的研究内容。基于应用中的典型实用和示范系统,文章对WSN的应用进行了分类。
云存储技术及其应用
周可;王桦;李春花;云存储将大量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服务。云存储服务对传统存储技术在数据安全性、可靠性、易管理性等方面提出新的挑战。文章基于云存储平台架构的4个层次:将多存储设备互连起来的数据存储层、为多服务提供公共支撑技术的数据管理层、支持多存储应用的数据服务层以及面向多用户的访问层展开研究,并以一种云存储典型应用——云备份(B-Cloud)为例,探讨云备份的软件架构、应用特点及研究要点。
云制造概论
李伯虎;张霖;柴旭东;基于云计算的思想,文章提出一种面向服务、高效低耗和基于知识的网络化智能新模式——云制造。云制造融合现有信息化制造、云计算、物联网、语义Web、高性能计算等技术,能够为制造全生命周期过程提供可随时获取、按需使用、安全可靠、优质廉价的服务。基于云仿真原型平台COSIM-CSP的云仿真应用已初步用于某飞行器多学科虚拟样机的协同设计中,为云制造的进一步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NB-IoT关键技术及应用前景
邹玉龙;丁晓进;王全全;基于窄带物联网(NB-IoT)的技术特点、组网方法及潜在应用场景,指出了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包括NB-IoT的数据安全与传输可靠性,NB-IoT向宽带物联网(WB-IoT)演进的问题,以及物联网设备连接需求的低、中、高速率共存的问题。认为多速率物联网设备的研究将是下一阶段NB-IoT发展的重点方向。
大规模MIMO无线通信关键技术
尤力;高西奇;基于大规模MIMO基本架构,探讨了信道建模和系统性能分析、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技术、多用户上下行无线传输技术等大规模MIMO传输关键技术;认为利用大规模阵列天线的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IMO)传输,将显著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及功率效率。
5G业务需求分析及技术标准进程
王志勤;罗振东;魏克军;认为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无线流量20年上万倍的增长、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是5G面临的直接挑战。认为5G系统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相比较,传输速率、时延、连接数、流量密度、移动性等成为关键技术指标;预计到2020年中国还需要600 MHz以上的频谱资源支撑宽带业务的发展。认为向5G发展存在3种技术路线:LTE-Advanced演进、下一代无线局域网及可能的革命性路线。
认知无线电:原理、技术与发展趋势
王军;李少谦;认知无线电是指具有自主寻找和使用空闲频谱资源能力的智能无线电技术。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提出,为解决不断增长的无线通信应用需求与日益紧张的无线频谱资源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当前,认知无线电技术从理论到实践都面临很多困难。文章简述了认知无线电的基本原理,对认知无线电涉及的射频、频谱感知和数据传输等物理层核心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并结合当前的发展状况对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NB-IoT系统现状与发展
张万春;陆婷;高音;通过与现有长期演进(LTE)系统对比,认为窄带物联网(NB-IoT)在物理层、空口高层、接入网、核心网引入的各项优化特性能够很好地满足物联网低功耗、低成本、深度覆盖的典型需求。NB-IoT在标准体系统一、扩展能力上具有巨大优势,必将成为物联网技术及产业链发展、物联网应用在全球部署的有力推动者。
边缘计算综述:应用、现状及挑战
丁春涛;曹建农;杨磊;王尚广;通过对边缘计算概念、典型应用场景、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等系统性的介绍,认为边缘计算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在实际的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研究,包括优化边缘计算性能、安全性、互操作性以及智能边缘操作管理服务。
可见光通信的研究
陈特;刘璐;胡薇薇;文章介绍了全球可见光通信的研究现状,并针对可见光通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可见光通信的研究趋势。文章认为可见光通信能够同时实现照明与通信的功能,具有传输数据率高、保密性强、无电磁干扰、无需频谱认证等优点,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的研究热点。文章指出可见光通信在未来的通信领域中将会占据重要的地位,并将大大地推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