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技术

热点专题 面向6G的高时效智能机器通信技术

  • 专题导读

    张平;秦晓琦;马楠;

    <正>人工智能在机器终端侧的广泛部署显著提升了机器智能水平,推动6G通信系统中“物联”服务对象从“可联网”的感知设备拓展至“可自主”的智能机器。预计到2030年,以智能车、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机器通信接入量将超过总接入量的85%。规模庞大的智能机器联网,通过对信息的感知-传输-计算,完成实时协同与自主决策,其性能关键在于对物理世界状态信息的低开销、高时效追踪处理。

    2025年04期 v.31;No.184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意图驱动的智简通信

    戴金晟;秦晓琦;秦海龙;张平;

    随着通信迈入6G时代,传统依赖物理资源扩展的通信模式难以满足智能化、泛在化的发展需求。提出一种意图驱动的智简通信系统,融合认知心理学、信息论与人工智能方法,以语义token为基本单元,构建面向信息效用的通信范式。该系统集成智能体的感知、认知与反馈能力,实现异构数据的上下文感知语义建模与压缩传输,重点突破语义编码、意图解析、鲁棒传输与可信解码等关键技术。所提架构适配人—人感知、人—机控制与多机协同等差异化需求,支持在带宽受限与信道动态条件下的高效稳健传输。系统梳理了智简通信的研究脉络与核心机制,为构建高效、泛用、可持续的智能通信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参考。

    2025年04期 v.31;No.184 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面向铁路入侵检测的语义通信技术

    郭疆远;陈为;艾渤;

    针对铁路入侵检测中海量视频数据传输效率低、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Transformer的自适应语义通信框架。该框架通过传输与任务高度相关的语义特征并集成信道自适应模块,实现面向特定任务的高效且鲁棒的语义信息传输。在构建的铁路真实场景视频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将该框架与传统的视频分离编码及视频联合编码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自适应语义通信框架在不同的高斯白噪声及多种衰落信道条件下均能取得更高的入侵检测精度,并在低信噪比和复杂信道环境中展现出优越的鲁棒性和性能增益,为提升铁路智能监控系统的视频分析与传输效能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2025年04期 v.31;No.184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6G数字孪生信道的三个使能技术多模态感知、环境知识和大模型

    于力;张建华;蔡逸辰;

    未来6G移动通信系统中,智能机器类通信(MTC)将在工业自动化、车联网等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对通信系统中无线信道建模的精度、实时性与自适应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数字孪生信道(DTC)作为一种新兴的信道表征范式,能够在数字世界中构建物理信道的高保真映射,为6G系统提供动态环境下的感知、预测与决策支持。为推动DTC从理论概念走向实际应用,进一步提升其多模态数据融合以及多场景泛化能力,首次将信道大模型(ChannelLM)引入DTC实现框架,并围绕其核心架构展开关键技术设计与验证。具体而言,DTC架构由多模态环境感知与重构、无线环境知识(WEK),以及可泛化的ChannelLM三大核心技术支撑,分别实现对物理环境的高精度建模、环境-信道关系的可解释性构建,以及基于知识驱动的信道预测与通信策略生成。MTC典型场景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在信道预测精度与场景泛化性方面有显著提升,为DTC技术在6G网络中的应用落地提供了有效的支撑路径。

    2025年04期 v.31;No.184 1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8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端边协同的6G内生AI网络

    王志勤;周吉喆;韩凯峰;

    面向6G智能终端AI业务原生、融合感知、智能协同业务需求,提出了一种端边协同的6G内生智能网络架构。该架构通过分层设计(基础设施层、模型管理层、资源管控层、业务编排层),实现了端边数据管控、模型动态协同及异构资源融合调度,具备“通信+计算+数据+模型”一体化服务能力。在内生智能网络架构基础上,提出了端边智能协同系统评估模型,并围绕数据管控、模型协同、资源调度3个维度,提出了高质量数据集构建、数据管控框架、参考模型库、端边模型协同、异构资源融合管控、灵活组网等关键技术,形成端边智能协同技术体系。

    2025年04期 v.31;No.184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智能体协作感知的现状与展望

    刘根嘉;陈思衡;张文军;

    多智能体协作感知作为人工智能与分布式系统交叉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在自动驾驶、无人系统编队、智能监控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梳理了该领域的研究背景与发展脉络,重点讨论了通信机制优化、位姿噪声下的鲁棒性、异构协同、安全与隐私保护及仿真平台等研究热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实现高效通信的便捷方案,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启示,推动多智能体协作感知技术的持续进步。

    2025年04期 v.31;No.184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生成式模型的新型机器语义通信方法研究

    承楠;王秀程;沈学民;

    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隐扩散模型(LDM)的语义通信架构,能够利用预训练生成模型实现无需重新训练的语义特征还原。借助LDM固有的去噪能力,该架构在面对信道噪声扰动和分布外输入时,依然能够保持稳定的重构性能。此外,该架构支持灵活集成外部大模型资源,显著提升了语义通信系统的演进能力。在大规模图像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低信噪比(SNR)条件下仍具有优异的图像恢复与语义保真能力,尤其在基于学习的感知相似度等语义指标上显著优于现有主流方法。本研究为资源受限设备的机器语义通信提供了全新思路,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推广潜力。

    2025年04期 v.31;No.184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合信息

名家视点

  • 6G:从通信到通感算智融合

    刘光毅;

    移动通信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6G作为下一代通信技术,不仅要在通信性能上有质的飞跃,更需要实现通信、感知、计算、人工智能(AI)等多个领域的深度融合。首先分析了6G网络的驱动力,包括业务发展需求、网络建设与运维痛点、AI技术引入的挑战。随后,详细阐述了6G网络架构的关键设计转变,包括从多能力烟囱式部署到通感算智多能力一体融合、从单一服务到通感算智多能力差异化服务、从外挂式AI到内生式AI,以及网络运维从事后高成本处理到事前低成本干预。最后,介绍了6G网络的关键技术,包括云原生及服务化无线接入网(RAN)、内生AI以及网络数字孪生。这些技术为6G网络的高效、智能、灵活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年04期 v.31;No.184 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面向下一代光网络的光计算技术应用思考

    李俊杰;刘宇旸;霍晓莉;

    光计算作为一种基于光子进行信息处理的新型计算范式,凭借高并行性、低能耗和大带宽等优势,正成为下一代光网络演进的关键支撑技术。从光计算的架构形式与系统层级双重路径出发,系统解析其技术发展脉络,并归纳关键支撑要素与集成模式。在此基础上,聚焦下一代光网络中的典型应用场景,重点探讨光计算在光信号处理、网络智能优化、通感一体及智算体系等领域的融合路径,揭示其在构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中的潜在价值与发展方向。

    2025年04期 v.31;No.184 5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企业视界

  • 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前沿

    包义明;林阳;屠要峰;

    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AI技术层面,大模型的架构创新、研发范式变革、多模态大模型算法以及大模型训推基础设施不断突破。同时,AI工程化应用显著加速,端侧AI和具身智能等新型产品与应用取得了重要进展。DeepSeek通过在模型算法和工程优化上的系统级创新,为资源受限环境下探索通用人工智能开辟了全新路径。未来,人工智能的核心竞争力将取决于:AI算法及模型架构的持续创新,AI基础设施对算力、存储、网络等资源的高效综合调度能力,AI应用的快速迭代与场景化落地能力。以大模型技术为主线,系统分析梳理了大模型架构与研发范式、AI基础设施、大模型应用技术等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为人工智能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31;No.184 6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砥砺前行三十载,共绘未来新篇章——祝贺《中兴通讯技术》创刊三十周年

    方榕;

    <正>值此《中兴通讯技术》杂志创刊三十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中兴通讯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向杂志编委、青委及全体工作人员致以衷心的感谢与祝贺!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年春华秋实。《中兴通讯技术》杂志作为公司与行业交流的纽带与桥梁,见证了中兴通讯从初创到壮大的辉煌历程,也记录了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变迁与发展。今天,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满怀信心,继续秉承创新精神,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回望过往,拼搏创新铸就基石中兴通讯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市场的需求和技术的驱动。1985年,中兴通讯在深圳这片改革的热土上破土而出,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逐步成长为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

    2025年04期 v.31;No.184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十韶华,勇立潮头——纪念《中兴通讯技术》创刊三十周年

    黄新明;

    <正>1995年6月12日,《中兴新通讯》编辑部在合肥成立,零起步创办学术期刊。三十年后的今天,184期中文刊、91期英文刊整齐排列,串联起2G到6G的技术史诗,如同年轮般镌刻着信息通信产业的每一次心跳。三十年,是一段岁月征程,更是一场与时代的对话,而每五年一期的纪念特刊,既是对过往的凝望,亦是对未来的期许。它们是办刊人对岁月的深情告白,也是对初心使命的庄严承诺,并在时光的坐标上,清晰地勾勒出逐浪前行的轨迹。

    2025年04期 v.31;No.184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热烈祝贺《中兴通讯技术》创刊30周年!

    侯为贵;李自学 ;钟义信 ;谈振辉 ;邬贺铨;郑纬民;李乐民;毛军发;张平;王耀南;尼玛扎西;高新波;金石;管海兵;张钦宇;王伶;叶美兰;陈前斌;卢光跃;汪烈军;周万雷;曾文军;

    <正>~~

    2025年04期 v.31;No.184 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兴通讯成立40周年大事记

    <正>艰苦创业1985—1992年1985年2月7日,深圳市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1986年中兴进军通信领域,ZX-60研发成功,于次年7月通过技术鉴定并取得进网许可证,成为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程控交换机。1989年ZX-500研发成功,成为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1991年12月,适应中国农话C5局端数字改造的500门数字局用交换机ZX500(A)研制成功,并在江苏吴江桃源镇成功开局,开创了国产交换机进入农村市场的先河,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农话改革高潮。

    2025年04期 v.31;No.184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兴通讯技术杂志社办刊30周年大事记

    <正>1995—2000年创刊立业的五年1995年6月,《中兴新通讯》编辑部成立,编委会组建7月,《中兴新通讯》正式创办,获省级刊号,季刊出版1997年1月,《中兴新通讯》改为双月刊2000年7月,《中兴新通讯》获正式刊号,国内外公开发行,同时更名为《中兴通讯技术》2001—2005年快速成长的五年2000年10月,《中兴通讯技术》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2001年8月,《中兴通讯技术》获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2025年04期 v.31;No.184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兴通讯技术杂志社第21—29次编委会掠影

    <正>黄山市第21次编委会2015年8月7—8日,中兴通讯技术杂志社第21次编委会在黄山市召开。为纪念创刊20周年,中兴通讯创始人侯为贵先生到会并为6位资深编委颁发“特别贡献奖”,为杂志社颁发“合作与传播成就奖”。会议增选15位编委,完成第7届编委会换届。杂志社出版纪念特刊以及创刊20周年纪念画册。

    2025年04期 v.31;No.184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